廣州,中國通往世界的南大門,車水馬龍和熙熙攘攘的街市,總在提醒著人們這是一個常住人口超千萬的超級大城市。也就是在這個大城市中里,有那么一個人,“駕駛著”一輛小電動車,忙碌而愜意。
他叫張佳,高身量,圓臉龐,威猛的身軀,“聚光”的小眼睛里充滿了自信的微笑更顯親和,所以大家總喜歡叫他一聲“佳哥”,他是基礎分局廣州海珠公共管網完善工程項目施工管理部主任。他常說:“咱海珠項目是生態環境建設的代表之一,必須做好了,把最好的一面給他們看,打響牌子,不給能給咱央企十一局丟人”。
小細節變成大規劃
對于超千萬的大城市,我們都是一個個“小人物”,而當“小人物”經歷在廣州治水三年行動的“大規劃”中,卻有著心細如絲的“模范樣”。
廣東財經大學施工段是海珠區公共管網完善工程施工范圍的重要區域。作為重難點之一,首當其沖的就在于如何在人員密集的校內區域協調施工,把對師生學習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同時安全高效的展開工作。雖然施工要求嚴格,但在施工管理過程中,有著良好的履約和形象,被作為“榮譽”標準段向海珠區內十幾家建設單位展示,受到了業主和校方的一致肯定與贊揚。這其中,離不開張佳的辛苦。
從最初的進場協調到后續人材機的安排,都是施工管理的日常作業,雖然,在學校施工還是張佳第一次接觸,但是“因地制宜”的思路卻從不落伍。以前的施工總是固定時間地點及任務量,但現在作為EPC項目,邊設計邊施工的情況下遇到的變數多,需要注意的細節也更多。
在校施工的那段日子,張佳總是笑稱自己變成了“游擊隊”,每天帶領著百余名工人、數個班組穿梭在校園內的各個區域內。根據廣東財經大學區域功能劃分,將作息時間不同的宿舍區、食堂區、辦公區、教學區結合在施工管理中。平面交叉作業開始了:早上八點鐘,學校開始授課,宿舍區便開始組織實施;中午十二點到下午兩點間,宿舍區開始午休,宿舍區域施工暫停,教學樓便開始組織施工;以此類推,既不耽誤在校師生教學和休息,也保證施工生產的有效進行,心細的張佳,將施工區域細化到每一平米、施工時間精確到每一分鐘。這件事情看起來小,但是在近六百畝的土地上,將千余人的學習生活時間協調統籌,并保質保量保進度的完成施工任務,確?!罢\信履約、安全履約、規范履約”的理念扎根,張佳確實做到了“心中有數”。
不僅如此,在校內施工期間,工人們的生活垃圾從不隨意丟棄,都進行統一收集處理。并且在施工允許范圍內,幫助校方填補道路,平整土地,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這些事情雖小,但卻被大家看到了眼里,也暖到了心里。直到施工完畢,校方沒有收到一個對項目施工的舉報和投訴,校方網站對十一局文明施工進行宣傳報道,校內教師及管理人員紛紛對整個施工過程給與好評。
這些評價,與張佳過硬的專業素質與豐富的施工經驗是密切相關的。也正是這一個個小細節,讓十一局責任擔當、細節把控、安全高效的形象,留在了廣州這個大城市中。
小事情也有大成效
隨著施工的推進,各種問題也紛至而來。由于現場施工范圍擴大,并且涉及到城中村及人員密集的區域。家家戶戶的入戶管都要接入主管網,才能做到排水單元達標,于是,與每家每戶打交道,就是必修課,化解局面的懷疑態度,便是真功夫?!凹迅纭?,信心百倍的擔起了協調講解這件“走心的活兒”。
赤沙村是歷史悠久的古村落,村中祠堂林立,四周河涌環繞,村內許多自建房屋管道建設不規范,雨污水管混接普遍。一到雨天,污水漫灌,嚴重影響居民生活質量,然而家家戶戶情況各異、眾口難調。
“兩個人說話對方都聽不懂,可愁死我了”。
面對“地地道道”的老廣州人,他們只會講粵語,也只聽得懂粵語。這就是佳哥的難事兒——“一直比劃著說話也不是件長事兒啊”。于是,張佳去到當地村委會尋求了外援——一位懂普通話和粵語的村民當起了“翻譯官兒”。通過耐心的解釋,村民的抵觸情緒也漸漸地消退,溝通效率大大提高。正當走出了第一步,形勢應該好轉的時候,村民們又有了新的顧慮。村內巷道狹窄,最窄的地方僅僅只能容納一人通行,大多巷道也不過是三米以內的窄巷。
施工之前,不少村民都提出了疑問。
“開挖的地方離我家房子這么近,會有影響嗎?”
“我家房子建成好多年了,房子出現裂縫了怎么辦呢?!?
……
“好多老人都是村子里生長的,有感情,也有眷戀,在家門口動土動水的,不是那么簡單的事,一定要給大家說清楚、講明白,這也都是人之常情,都可以理解”。
張佳對村民的困惑沒有感到不耐煩,反倒是把“技術交底”的功課,帶到了各家各戶門口。給村民講解施工工藝,成為了張佳每日的必修課。
功夫不負有心人,一點一滴的努力和百分之百的真心付出,匯聚成了村民們的理解和肯定。尤其當工程效果慢慢顯現出來——污水不再漫溢,排水單元達到標準,河涌水質肉眼可見的得到了優化,所有的誤解和不理解也都隨之煙消云散。生態環境的優化,更是居民美好生活的幸福延伸。
習近平總書記在江蘇省揚州市考察調研時提出,建設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必須把保護城市生態環境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科學合理規劃城市的生產空間、生活空間、生態空間,處理好城市生產生活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關系,既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又提高人民生活品質。廣州,正在將美好的生態環境歸還給老百姓,而我們,正是其中的一名建設者。
佳哥的故事,只是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一個小故事,但,也正是一個個的小故事,才使得生態建設這件事更能一步一腳印、踏踏實實地落實下去。水更清、天更藍,人民生活品質更上一層樓,我們正在做出自己應有的付出和貢獻。
施工現場的張佳
責任編輯:張超